冰冷的玻璃幕墙外,巨大的B大建筑系院标在暮色中亮着冷白的灯。答辩厅的灯光白得刺眼。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定格着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概念草图——一座横跨幽深峡谷的玻璃栈桥,线条流畅而脆弱。讲台前,江屿的身影挺拔,但灯光下脸色苍白如纸。他刚刚结束了最后一部分的工程力学分析论证。
评审席五位教授表情肃然,坐在中心的一位金发女教授扶了下眼镜,声音冷硬:“Jiang Yu,你的‘视觉无界’理念非常浪漫。但峡谷实测风力最大峰值超过工程模型承受临界值37%。你结构设计中的阻尼缓冲系统理论模型存在致命断层。请问……”她抬起手腕看了看表,“你如何在一分钟内说服我们,这座‘必断之桥’不是纸上空谈?”
冰冷的计时器投影在大屏幕上——猩红的60秒开始倒计时!
整个大厅的空气瞬间凝固。另外西位评审交换着不赞同的眼神。旁边观战的其他终审候选学生脸上掠过一丝看好戏的表情。“哗……”轻微的议论声在角落里散开。
江屿站在那束强光中心,下颌线绷得很紧。他的视线穿过冰冷的玻璃幕墙,仿佛能看到校园那头深夜亮灯的图书馆角落。秒针无情燃烧:48、47、46……
突然,他伸手关闭了麦克风开关,在评审皱眉的注视下,快步走向讲台一角,从随身平板包里抽出一本硬壳笔记本。那本子磨得边角发毛。
“抱歉。容我援引一点旁证的力量。”他重新打开麦克风,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沙哑。他没有翻页,只是将那本子举起。封面上的字迹在镜头下放大:《溪语手稿·未定稿》,以及潦草写着的——「灵感碎片:桥梁美学」。
林溪在屏幕前屏住了呼吸——那是她昨晚匆匆塞给他参考的最新文段!
“文字有时能比公式更靠近真理的核心。”江屿的视线投向评审席那位金发教授,眼神锐利,“这座桥存在的意义,不是对抗峡谷的风。”他缓缓翻开笔记本,低沉的声音带着穿透力念出纸上的句子:
“风不是阻碍者,而是被邀请的舞者。高峡深谷间,一座桥真正的力量,在于懂得弯曲自身,承接下每一道风的形状,让破坏的狂舞,最终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成为震颤生命的回响……”(林溪在16章设计汇演穹顶时的日记)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结构力学可以加固桥梁的身体,但我认为——只有承认风的不可战胜并融入它,才能在视觉无界的同时,找到工程可行性的灵魂接口。阻尼器不是要‘抵抗’,而是要‘共振’,就像最好的乐团指挥引导交响乐。我的具体修正方案在此——”
他点击翻页!屏幕瞬间切换成一张令人目眩的三维流体—结构耦合解析动态图!原本静止的玻璃桥模型在飓风中优雅地剧烈震颤变形,无数蓝色数据流显示着风能如何被转化为桥梁结构自身的低频摆动能量!缓冲系统结构巧妙地吸纳并转化着毁灭性的冲击!红色的临界断裂警示纹丝未动!倒计时:00:00:03!
满场皆寂。那位金发女教授缓缓摘下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死死锁定屏幕上的动态解析图,以及右下角那一行几乎被忽略的小字备注:「流体动力学协整修正灵感来源:传统中国木构建筑斗拱耗能机制及文字意象启发(特别鸣谢:《溪语手稿》)」。
她慢慢地将眼镜折好放进镜盒。嘴唇动了动,最后却只吐出两个词:“Fasating.(令人着迷。)”
会场灯光骤然大亮!掌声稀疏而起,随即汇聚成潮。江屿站在光芒中心微微颔首。镜头扫过他的左手垂在身侧,指骨因为过于用力握拳而微微发白,手背上淡青的筋脉凸起,微微跳动着。
没有人留意到,金发女教授重新戴回眼镜后,指尖不动声色地点开了个人平板上的加密文件列表。屏幕上快速划过一行档案:「Project Horizon – Talent Trag: didate Jiang, Yu - Stage 1 Assessment Passed」。文件夹图标角落,那个熟悉的、扭曲的Axiom螺旋标记一闪而逝。